新闻动态
美国是不是管得太宽了?警告英国别让中国建新使馆,说有国安风险
2025-06-24
#印巴冲突解读#国际政治有时像一出荒诞剧。
英国《每日电讯》揭开的档案显示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就中国驻英大使馆建设问题,向英国政坛投掷政治手雷。
这场始自2018年的规划博弈,随着美方机密文件曝光,将大国外交的底牌翻到了台面上。
使馆建设工程最初遭遇质疑源于其战略性选址。
伦敦市核心区的皇家铸币厂旧址,距离英国通讯总部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,其所在区域的网络数据流量占全英60%。
当中国设计方案将占地面积扩大至传统使馆十倍,连地下光缆走向都纳入图纸时,五眼联盟的"眼睛"开始泛红。
英国政府内部监测报告显示,2018-2022年间,中国规划方案经历17次安全审查。
军情五处曾出具评估:新使馆地下层设计可搭载六套独立信号屏蔽系统,足以覆盖周边两平方公里范围。
这种专业领域的敏感参数,意外成为英美情报机构交锋的焦点。
伦敦市政厅在2023年突然推翻此前三次否决决议值得玩味。
当时分管城市规划的国务大臣道登给出技术性解释:采用分阶段施工方案可分散安全风险。
但英国国防智库的数据模型显示,调整后的施工方案将使使馆核心建筑与议会大厦形成视线贯通。
美国国安委员会的解密备忘录揭开冰山一角。
其2022年9月的文件明确指出:"对华技术防御链环环相扣,伦敦节点若失守将危及五眼联盟架构。
"这种战略层面的考量,让使馆建设从城市规划升级为地缘政治博弈。
在情报共享机制的谈判桌上,美方代表曾量化施压——若使馆项目获批,涉及英美合作的24项电子监控系统升级项目将延迟交付。
这种隐晦的经济技术捆绑策略,暴露出传统盟友间也存在利益裂缝。
英国国际贸易部流出的备忘录显示,涉及敏感技术出口管制的谈判因此三次搁置。
建筑安全审查的细节更显黑色幽默。
英国通信管理局曾要求中方提交通风管道图纸,担忧特殊频段电磁波泄漏。
但当专家发现管道宽度仅容家猫通过时,这场技术审查逐渐滑向闹剧。
这种政治正确凌驾专业判断的荒诞,折射出西方对华焦虑已超出理性范畴。
地缘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,价值二十亿英镑的建筑项目竟撼动国家关系基石。
当中国驻英使馆在泰晤士河南岸继续使用着维多利亚时代旧楼时,这场耗时六年的审批马拉松,早已超脱建筑规划的本质,沦为大国较量的微观缩影。
英国《卫报》评论指出:"这座永远在建的使馆,已成为检验国际关系真实温度的活标本。